历史馆按年代顺序查看

1933年-1936年

1933-1936

佳能・・・诞生的时代

早在20世纪30年代,实现了日本国产35mm测距联动焦平面快门相机的产品化。从试做机”Kwanon”到”Hansa Canon”。这一切,开始于一个小小的市镇工厂——精机光学研究所。可以称做是佳能相机的原点,在不断的试验与摸索中,在相机制作方面迈出了一小步却又是坚实的一步的时代。

日本国产高级35mm相机诞生的前夜

徕卡(Leica)与康泰克斯(Contax)——高端35mm焦平面快门相机的两大品牌——。1932年与翌年,相继发售了徕卡II和康泰克斯I。”精密机器之国”德国的著名品牌徕卡、康泰克斯相机,作为可应对相机发烧友们需求的高端机型,获得了狂热的支持。

吉田五郎
(1900~1993年)

当时在日本,从大学毕业刚进公司的职员,最初的工资大约是70日元。而这是只有在被称为”精英”的银行职员的阶层才有的待遇。与此相对,徕卡相机的价格是420日元。高级相机对于老百姓来说是可望而不可及的。
在这样的时代,有一个日本人在将徕卡II拆解并研究了它的构造后,就萌生了要试着做出日本自己的35mm测距联动焦平面快门相机(以下简称35mm测距联动相机)的想法。他就是吉田五郎(1900~1993年)。

出生于广岛的吉田,中学只上到了一半就去了东京。从事电影摄影机与电影放映机的修理、改造的工作。20世纪20年代后期,还不到30岁的他,就因为零部件采购的原因,频繁往来于日本与上海之间。让他下决心制造35mm高级相机的,是他在上海遇到的美国商人Roy E. Delay的一句话。

―――为什么你会跑到这里来买零件。你们日本不是能造出精良的军舰与飞机吗?既然连军舰都能造,怎么还造不了这个?――

本来就喜欢跟机械仪器打交道的吉田,能热衷于摄影器械的修理与改造,自然,会执着于相机的制造也就不足为奇了。

内田三郎
(1899~1982年)

前田武男
(1909~1977年)

多年以后,吉田这样讲述他拆解徕卡相机并制造国产高级35mm相机的动机:”我漫无目的地将它完全拆解开来。一个一个看过之后,发现里面并没有什么钻石。无非是用黄铜、铝、铁和橡胶这些东西制造而成。而就是将这些不值钱的东西组合在一起,却能卖到天价!这让我非常生气。”

设立精机光学研究所的竹皮屋大厦

在1933年11月,他与妹夫内田三郎(1899~1982年)、内田以前的手下前田武男(1909~1977)一起,在东京市麻布区六本木(现在的东京都港区六本木)一栋漂亮的3层公寓(竹皮屋大厦)的一角,创立了精机光学研究所。

迷一般的试做机”Kwanon”里的梦想

“Kwanon”(日文中”观音”的发音)这个名字,是笃信佛教的吉田五郎给他自己完成的试做机所取的名字。不仅在Logo中有千手观音,并且镜头的名称”KASYAPA”也源于释迦摩尼的弟子大迦叶的名字。

广告中刊登的”Kwanon”一共有三种。然而都只是插图或木制模型,没有成品。而且,”Kwanon”最终没有在市场上出现。虽然吉田五郎曾声明他一共造出了10部”Kwanon”,可是并没有人见过。直到20世纪50年代,在大阪发现了被称为”Kwanon D”的仿制”徕卡II”的试做机,可这也不是吉田五郎制作的”Kwanon”。至于它到底出自谁之手,到现在仍然还是个迷。

这台高级35mm测距联动相机。其中包含了技术人员不输于德国、甚至于整个欧洲的自豪与梦想。

然而由于精机光学研究所的相机制造的方向与自己的想法渐渐偏离,吉田五郎于1934年秋天离开了精机光学研究所。

由吉田五郎命名的镜头”Kasyapa”

“Kwanon”

佳能相机一号机”Hansa Canon(标准型)”

为了让试做机”Kwanon”投入市场,经过反复试验的精机光学研究所,苦于找不到能提供镜头、测距仪等这些重要零部件的伙伴。后来求助于日本光学工业株式会社,也就是现在的尼康公司。

值得纪念的佳能第一个产品
“Hansa Canon(标准型)”

当时,日本光学工业已经成为日本最大的生产军需用品的光学产品公司。内田三郎的哥哥内田亮之介曾是日本光学工业的监察官。经他介绍,内田认识了日本光学工业的董事顾问堀丰太郎。当时堀丰太郎主要从事民用产品的调查工作,为了使高级镜头转向民用,日本光学工业提出了公司整体向民用产品进军的计划。这时候精机光学研究所提出需要协助的要求,正是绝妙的时机。就这样,精机光学研究所与日本光学工业双方的想法不谋而合。于是在日本光学工业的协助下,1936年2月,佳能的1号机”Hansa Canon(标准型)附Nikkor 50mm f/3.5镜头”成功发售(还有一种说法是1935年10月发售)。这款相机的军舰部与包括焦平面快门等的取景器外部以及机身组装都由精机光学研究所完成。而镜头及镜头卡口、取景器光学系统、测距联动机构则由日本光学工业负责。

之后,由”Kwanon”更名为”Canon”,含有”圣典、规范、标准”的意思,由此诞生了以规范、标准为基本的精密工业的商标——”Canon”。

“Hansa Canon”在销售时没有使用精机光学研究所的名字。这是由于没有销售渠道的精机光学研究所,与近江屋写真用品株式会社签订了全权代理销售权与商标显示的协议。Hansa源自于中世纪欧洲的商人组合Hansa同盟,是近江屋写真用品的商标名。

精机光学研究所在随后的1936年6月迁到了目黑区。借此机会同时将研究所更名为日本精机光学研究所。同年8月在《朝日相机》上刊登的”Hansa Canon”的广告中,已经加上了日本精机光学研究所的名称。

Hansa Canon的预告消息

1935年10月期的《朝日相机》,刊登了以下的预告消息。

“Hansa Canon相机 中略 佳能是徕卡的国产仿制品。它的结构虽然逃脱不了康泰克斯的影响,但大部分和徕卡类似。尺寸约为13.5×6.8×4.5厘米(cm),重量约为650克(g),胶卷暗盒采用了特殊的材料。镜头采用了日本光学的产品Nikkor 50mm f/3.5镜头,可以取下。 中略 取景器为盒式,按下后面的按钮即会弹出至预定位置的装置。带相机套、二百七十五元”

即使是”徕卡的仿制品”,这样的35mm高级相机在当时日本可谓惊人之举。而且,虽说是由毫无名气的厂商开发,但仍然获得了相机界内外的关心与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