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馆按年代顺序查看

1970年-1975年

1970-1975

高级系统单反相机”F-1″时代

发售了期待已久的专业规格相机”F-1″。作为拥有众多附件的系统化相机风靡一时。新镜头FD系列也陆续出场,单反相机的新时代到来了。并且,在8mm电影摄影机领域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应对专业要求的高级系统单反相机”F-1″

从”Canonflex”开始的佳能35mm单反相机的历史。在引进了多项新技术完成的单反相机方面,”要开发能应对专业摄影师的使用要求的高级相机”的呼声在公司内外高涨之时,正是1964年年秋天。

经过5年时间的开发,1971年3月,在相机史上留下了光辉足迹的名机”F-1″,终于在世人面前展现了它的身姿。据说”F-1″投入了相当于开发数十部相机的的人力、资金和技术。

规模壮观的”F-1″与它的系统群

以往所提到的系统相机,不过是在最初仅发售相机与少数主要附件,随后根据需要追加多种附件而已。然而,定位于专业相机的”F-1″,从开发初期就规划了整体的系统化相机开发,并考虑到了与以往的旧附件之间的兼容性。它包括镜头及滤镜的附件总数,达到了约180种之多。

“F-1″的开发主题始终是应对专业摄影师的要求。多功能性及实现这些功能的多种附件自不必说,更是实现了快门约10万次寿命、全系统无需调整即时兼容性、可在-30℃到+60℃的环境中使用等支持专业使用的耐用性与环境性能。曾出现过销售人员站在相机上以此证明它的强度这样的轶事。因为这些可靠的性能,它成为了1976年蒙特利尔奥运会、1980年普莱西德湖冬季奥运会官方使用的35mm相机。

1972年,佳能成功开发了以”F-1″为原型、连拍速度约9张/秒的高速马达驱动相机。在同年举办的慕尼黑奥运会上获得了很大成果,得到国内外的新闻工作者的一致称赞。

“F-1″完整扑捉月面空翻的画面

“FTb”产量突破100万部(福岛工厂)

放眼高规格的主力机型,与”F-1″同时发售的”FTb”,因具备与”F-1″同等规格的功能也受到了一致好评。使用新系列FD镜头,TTL全开光圈测光,直接接触无线闪光灯拍摄等,拥有良好性能的”FTb”在发售三年后产量即超过100万部,一举成为佳能的主力产品。

为”F-1″准备的丰富的附件

应对专业要求具有可靠性能的”F-1″,基于机身本身即是包含快门、曝光机构的暗盒,可根据拍摄需要使用不同的附件的理念开发而成。因此,可交换取景器系列、用于拍长幅合成照片的胶卷室、附定时器的马达驱动单元等附件也在朝向多方面发展。这些附件采用黑色基调的直线式设计,与”F-1″机身保持协调,体现出了其在专业领域精悍的性能。而安装了这些附件的”F-1″更是壮观。因其无比坚固的机身与可靠的性能,在用户中获得了”重坦克”的绰号。

第3代镜头——FD镜头登场

第三代镜头——FD镜头系列

FD镜头不仅仅是FL镜头系列的改进,还瞄准了相机界将要到来的AE(自动曝光)化时代,以融合光学技术与电子技术为思想开发而成。值得一提的是,它从FL系列的拍摄光圈测光,发展为具备光圈值信号拨杆的孔径满开测光。在随后开始的相机电子化进程中,充分发挥了它的功能。

――未来10年保持高性能――

这是开发FD镜头时的口号。由以参与过Serenar镜头开发的伊藤宏为中心的团队提出了光学体系的设计、开发、商品化的基本方针与具体策略。 1)不断进行新构思,追求更少镜片的结构,并且致力于理想的色差补偿。2)打开时也很少产生眩光,散景均匀,越集中越鲜艳锐利。3)画面整体具有均匀的高分辨率,具备高反差性能。4)具备自然的色彩再现能力,并且可调整交换镜头之间的色彩平衡。5)拥有丰富的操作性的功能,且坚固牢靠。这5项基本思想由伊藤制定,是有预见性的理念,到现在仍在佳能的全部镜头中被继承。

具体地,提出了以下五个方针:1)中心分辨率每1mm有100个以上。2)具体体现在发挥高对比度性能方面所需的充分考虑。3)灵活进行玻璃材料的选择与镀膜技术的应用,尽可能降低交换镜头之间产生的色彩平衡的误差,并通过多层膜增透处理提高透过率。4)采用抑制眩光的镜头结构与防界面反射措施,抑制镜筒内壁及零部件反射的防反射处理技术的确立,将有害光线阻挡在镜头外的镜筒设计。并于1971年3月,同时发售了14款FD镜头。


其中,”FD 50mm f/1.4S.S.C”继承了作为FD镜头标准的”FL 50mm f/1.4II”的光学系统,高分辨率、高对比度、如实的色彩再现能力使它成为一款好镜头,尽管在开发时定位于相机,但仍在多种光学测定仪器中得到广泛应用。另外,值得怀念的是在大口径长焦镜头开发方面很有突破的明亮广角镜头”FD 300mm f/2.8S.S.C”的登场。

35mmAE(自动曝光)单反相机的开发

预测到相机新时代即将到来的佳能,在开发”F-1″的同时,也开始了自动曝光单反相机的研发。据说当时为了从快门优先自动曝光、光圈优先自动曝光、程序自动曝光等方式中选择最好的曝光方式,经过反复试验,制作了4个系列的试做机。

研发的结果是,1973年11月,佳能首个自动曝光单反相机”EF”登场了。同时期其他公司发售的竞争机型多采用光圈优先式自动曝光,而佳能考虑到重视快门速度、抑制抖动的因素,采用了快门优先式自动曝光。

35mm镜头快门机在当时也实现了飞跃式的进步。以1969年发售的”New Canonet”为原型,20世纪70年代,新产品连续问世。其中的”Canonet GIII17″因小巧的机身与良好的操作性能,创下了连续10年畅销的记录,成为累计生产约120万部的热门相机。

也是在这个时代,可添加日期标记、加入了日期功能的相机面世了。这即是于1970年12月发售的”CanoDate E”。之后改进为”CanoDate EN”,并最终于1974年11月,进化为更轻、更小型的”Datematic”。”Datematic”机身使用塑料材料,使相机重量更轻。从此开始的塑料加工技术,也在单反相机的机身、镜头开发中得到了应用。

变焦进一步发展的8mm电影摄影机

生产期超过12年的畅销机型”AutoZoom 318M”

在8mm电影摄影机的领域中,变焦的发展步伐进一步加快了。1970年在德国科隆举办的世界影像器材博览会中展示的”AZ(AutoZoom)2018 Super 8″,由于搭载了当时令人吃惊的约20倍高倍率变焦而成为热门话题,但由于制造成本过高未能面市。1972年3月发售的”AZ814E(Electronic)”、1973年3月发售的”AZ1014E”,都应用了”AZ 2018 Super 8″的许多设计理念。

普及机型中,值得一提的是”AZ318M”。这个于1972年发售的相机,除配备了新设计的可进行近摄的广角微距方式约3倍变焦镜头,还比35mm单反相机先一步实现了电子化。其畅销之势创下了生产期12年零7个月、产量45万部的记录。

8mm电影摄影机的新规格XL方式

1971年,美国柯达公司宣布了由Super8发展而成的新规格XL(Existing Light)方式。XL方式通过增大快门开角增加光量,并与高感光度胶片的出现一起,被称为”抵御黑暗的系统”,成为8mm电影摄影机的主流。从1975年发售的”AZ512XL E”以后,佳能的8mm电影摄影机全部采用了XL方式。

进入有声时代的8mm电影摄影机

成功实现声画同步的电影放映机”CINE PROJECTOR T-1″

8mm电影摄影机的一大主题即是声音。1972年4月发售的”CINE PROJECTOR T-1″,实现了声音与画面的同步,即所谓的”声画同步”。拍摄时在音频磁带中记录声音的同时记录相机的快门同步信号,播放时从录音机中读取此信号。并且将电影放映机的胶卷传送马达改为电子控制,实现了帧单位的无误差声画同步。

1973年,柯达公司发布了可以在胶片上进行磁性录音的Super8胶片”EKTASOUND”及配套的可录音相机。而日本国内的CHINON株式会社,则仅比柯达公司早一点,发售了8mm有声电影摄影机,从此8mm电影摄影机进入了有声时代。

佳能在发展有声摄影机之际,制定了避免增加录音功能后相机体积增大、在保持既有功能的同时提高音质的方针,继续着开发的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