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馆按年代顺序查看

1976年-1986年

1976-1986

相机功能自动化、电子化的时代

由”AE-1″拉开了序幕,35mm单反相机走向自动化、电子化。专业机型”F-1″升级为电子化的”New F-1″。Autoboy系列上市,镜头快门式相机进入了自动对焦时代。摄像机、SV相机的开发等象征着新时代的到来。

较早实现自动化、电子化的”AE-1″

1973年爆发了第一次石油危机。日本陷入通货膨胀困境,据说当时佳能员工的工资涨幅连续两年超过了35%。在这种情况下,公司内部要求生产自动化相机的呼声开始高涨。于是在1974年1月,由跨越系统的100多人组成开发小组,开始了”新机型X开发计划”。

报纸上刊登的”AE-1″广告

以任何人都可以成功拍摄照片及高性价比为理念开发的新机型X=”AE-1″于1976年4月问世。”AE-1″凝聚了电子、精密仪器、光学及计算机等设计技术与精密加工、自动加工及自动组装等生产技术。其中,内置CPU的技术当时一直未能实现,此相机则是搭载了CPU(Central Processing Unit)的35mm快门优先式 TTL自动曝光单反相机。使用附件”Power Winder A 电动卷片器”,可实现约2张/秒的连拍速度,因此”AE-1″使用了”连拍单反”(注:日语写作”连写一眼”)的广告语。”AE-1″配备了自动化功能,如兼容专用Speedlite闪光灯的自动闪光曝光功能等。

在中坚普及机型方面,佳能发布了自动曝光单反相机”EF”,但TTL手动测光机型”FTb”仍占据着主要地位。佳能意识到要想引导35mm单反相机的潮流,就必须开发新机型。以此意识为原动力诞生的”AE-1″,大大改变了35mm单反相机开发的方向,给相机界带来了巨大冲击。

AE是”Automatic Exposure Control(自动曝光)”的简称,”AE-1″则包含了”Total Automatic System by Electronic SLR Camera—致力于攀登电子化全自动单反相机之巅(No.1)”的内涵。”连拍单反”这句风靡一时的广告语也开始家喻户晓。随之又诞生了”尽情拍摄”、”舒适拍摄”等词语。另外,佳能起用了世界著名的网球、高尔夫选手在美国进行宣传, 成为了较早在美国国际互联网上发起电视商业活动的日本相机厂商。这个战略大获成功,相机在美国一经面世即赢得广大用户的欢迎。

实现了电子化、自动化及多功能化的”A-1″

在”AE-1″持续热销的1978年4月, 拥有5种自动曝光模式的”A-1″问世。”A-1″具备数码控制的微型计算机,以其高性能的电子化及多功能性得到了相机界内外的很大关注。

“A-1″的5种自动曝光模式为:快门优先自动曝光、光圈优先自动曝光、程序自动曝光、收缩光圈自动曝光及闪光灯自动曝光。快门速度和光圈值可由相机的转盘轻松设置,”A-1″具备良好的操作性能。全数码化控制的方式具有很多优点,例如:能够高精度地完成从测光到控制的整个过程,并大幅增加了信息显示量,以及在生产过程中通过零部件的整合实现了低成本的目标等。

如此高效的方式实现了相机的多功能化,使得”A-1″的受欢迎范围从以前的相机爱好者扩大到中学生、高中生等喜欢机械的年轻一族。

凝聚在”AE-1″中的自动化及电子化技术经过”A-1″的发展又得到了长足的进步。”A-1″中所开发、锤炼的电子技术,不仅在随后面世的T系列、甚至于当今的EOS系列中都得到了继承。

追求更高目标的新FD镜头

在单反相机向自动曝光系统方向发展的同时,FD镜头也在不断改进。FD系列镜头因采用了后部对焦方式与非球面镜片等许多特色,及良好的表现力和色彩平衡等优点,得到了用户的大力支持。但是它在镜头结构的小型化及装卸方式的改革等方面还有进一步改进的余地。其中,更快、更简易的镜头装卸方式是新FD镜头的一大特征。在以前的镜头中,是由外环来紧固镜头,但那些经常使用可更换式镜头的专业人士和高级爱好者开始对这种方式表示不满,认为应该最终听到”咔哒”一声来确认已安装完毕才可以。为此,佳能开发出一种带锁定装置的快速装卸方式,并应用到新FD镜头中。新产品的标识与以前的没什么两样,只是在上市时加上了”New”的字样。

FD镜头进一步改进后的新FD镜头系列

升级的专业级系统单反相机”New F-1″

佳能公开宣布其诺言——在以后的10年里,不更改F-1的基本规格和功能。基于此,”F-1″作为佳能35mm单反相机的专业级机型,在20世纪70年代广受欢迎。但最终它还是要面对改革。从引入电子技术引起的自动化和多功能化过程来看,”F-1″到了改革的时候了。在”F-1″发售以来的10年里,佳能收集了来自以专业摄影师为主的”F-1″用户的反馈,包括非常多的意见和愿望等,以及许多连设计师都未曾想到的使用方法。结合这些宝贵意见与精密光学、精密仪器、电气、电子物理光学等多领域的技术,佳能开始开发引领新时代的高端新机型。于是在1981年9月诞生了新一代高端35mm单反相机——”New F-1″。

引入电子技术的”New F-1″和附件系统

与”F-1″一样,”New F-1″的开发理念是:在注重高品质、高精度的前提下,主要将重心放在安全性和可靠性上。与”F-1″相比,”New F-1″有很大的进步:根据拍摄用途可选择快门优先、光圈优先等自动曝光系统,采用即使没有电池也可使用的多重快门(融合了电子和机械系统)。它的外观也是基于”F-1″而设计,符合高端机型的品质,还有安装在A系列中的手柄适合右手操作且握持舒适。这些都是为了携带更方便,拍摄速度更快。另外,快门转盘、快门按钮及卷片扳手等主要操作部件的形状和位置都和”F-1″相同,因此,当”F-1″用户使用”New F-1″时,可以轻松操作,而无生疏感觉。至于附件,为了加入新功能而舍弃了与”F-1″的兼容性,但许多附件还是进行了升级,如5种可更换式取景器、32种对焦屏、约5张/秒的马达驱动以及可连拍约100张的胶卷盒等。

专门为专业摄影师设计的”New F-1″达到了其开发目标,即在严酷的拍摄环境下也可发挥较高的可靠性能,并且在1984年的洛杉矶奥运会上,被认定为官方相机,完成了其作为专业相机的任务。”New F-1″让专业摄影师在世界各地的大型活动中拍摄到了许多宝贵瞬间。

1984年,”New F-1 高速马达驱动相机”面世,它搭载了高速马达驱动,连拍速度高达约14张/秒,在当时引起轰动,仅面向体育摄影师等特殊用户限量发行。

在黑暗中摸索的状态中诞生的T系列

这时正处于第2次石油危机。相机的需求量减少,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将目光从单反转向价格便宜的镜头快门相机。为了打破这种局面,正在研究能够取代A系列的自动曝光相机的佳能,根据用户的品位和生活方式等,制定了与之相符的新理念,决定生产T系列单反相机。

实现了轻松拍摄的”T80″的图文

于是1983年3月的”T50″、1984年4月的”T70″以及1985年4月的”T80″等T系列产品相继问世。”T80″采用了能让一般人也能轻松拍摄的图文。T系列相机的全自动化使拍摄更方便、更轻松。1986年2月,面向高级爱好者及专业人士的”T90″问世,然而,那时相机功能正处于自动化和电子化的迷茫时期。用户需要什么样的相机?就这样,在黑暗中摸索的过程中,T系列诞生了。

小型自动对焦相机”AF35M”的诞生

采用主动型自动对焦方式的”AF35M(Autoboy)”的广告

在自动对焦市场激烈的竞争中,佳能开发出了自动对焦镜头快门相机”AF35M(Autoboy)”。1977年,小西六写真工业株式会社(现在的柯尼卡公司)率先推出了自动对焦相机”Konica C35AF”。其后,各厂商都开始发售自动对焦相机。这些相机的自动对焦结构采用的都是美国霍尼韦尔公司开发的名为Visitronic的自动聚焦组件。它是一种被动型自动对焦系统,电子检测被摄体的两个影像(双象),然后根据三角测量方式来计算距离。这种对焦方式的不足之处是当光线暗或被摄体反差低时无法自动对焦,因此佳能开始研究自己的自动对焦方式。最终研制出了在暗处也能对焦的红外线主动型自动对焦系统。”C35AF”发售的两年后,即1979年11月,主动型自动对焦式镜头快门相机”AF35M”诞生。

“AF35M”采用了近红外线发光二极管主动型三角测量的自动对焦方式。它通过旋转发光二极管来对焦,取代了双象测距仪的可动镜片。从而可以在暗处或被摄体反差低的情况下轻松对焦,并且测距时不需要两个光学影像,因此可以近距离对焦。主动型自动对焦方式以及其他便捷功能,如自动卷片和倒片、程序自动曝光及闪光灯自动曝光等,都使得”AF35M”(即Autoboy)成为小型全自动对焦相机的代名词。

8mm电影摄影机的终结以及摄像机的诞生

电子影像,即摄像机事业是一个颇具前途的项目。虽然这个领域由家电厂商主导,但一直坚持高画质的相机厂商佳能有这样一个协定:绝不在影像和图像方面落后,就这样,开始了基于光学技术的开发。

1981年,世界范围内的各厂商开始统一8mm视频制式规格,从最初就开始关注这个规格的佳能,终于真正开始走上了发展摄像机事业的道路。1983年,公司内部改组,电子影像事业部从相机事业部中独立。将已获得很多成果的家电厂商作为竞争对手,佳能在进入摄像机市场后,于1985年,发售了一体型8mm摄像机”Canovision8 VM-E1 “。”Canovision8 VM-E1 “搭载了F1.2大口径小型高性能约6倍变焦镜头,机身小而轻,具有静止图像播放及丰富的录像、播放功能等新功能。

同时,8mm电影摄影机也继续着声音方面的开发,1976年9月,佳能发售了8mm电影摄影机”514XL-S”。并于1977年3月发布了带声音功能的有声电影放映机”PS-1000″。但是时代的大趋势却从8mm电影摄影机向摄像机转移。1982年9月,”AF310XL”和有声版本”AF310XL-S”发售,但在1985年停止了这两款机型的生产,始于”Canon Cine 8T”的8mm电影摄影机的30年历史从此告一段落。

SV(静物录像)相机的开发

与具有160余年历史的银盐相机相对,当时以电子技术为基础的磁性记录相机的开发正在默默进行。磁性记录相机有很多优点,如因为不使用胶片,所以无需显像,图像处理及收发都很简单等。佳能从以前就参与了这方面的开发,但是作为一个相机厂商,在画质方面必须遵守严格的质量标准,因此商业化也就暂且搁置一旁。

彩色视频打印机”RP-601″

收发机”RT-971″

1981年,索尼公司发布了磁性记录方式”Mavica”。佳能终于开始考虑磁性记录相机事宜,同年10月,成立了磁性记录彩色相机开发小组。

在磁性记录相机的开发过程中,1984年举行的洛杉矶奥运会中的图片收发实验给它提供了很好的机会,发挥了巨大作用。从接到日本读卖新闻社的申请开始,佳能在短短的10个月内完成了在国内的实地试验、摄影师培训、出口的手续等事宜,而后留给收发机、播放机的开发、设计与试制的时间只剩5个月,可以说日程相当紧张。虽然在男子马拉松比赛中出现了一点问题:安装了收发机的汽车电话无法接通,情急之下使用了公用电话进行收发,但实验总体来说很成功,为磁性记录相机的开发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静态视频相机系统

1986年商品化的磁性记录相机”RC-701″

以洛杉矶奥运会中的实验数据和经验为基础,佳能开始生产磁性记录相机。1986年,佳能发售了SV(静态视频)相机”RC-701″及其系统群。索尼公司发布”Mavica”以来,许多家电厂商和相机厂商纷纷发布了很多试制产品,但是从实现商品化的角度来看还要说佳能的”RC-701″。

磁性记录相机采用的是模拟记录方式,然而从SV相机研发中得到的许多经验和技术仍在现在的数码相机中得以继承。